新華社武漢7月5日電(記者譚元斌)國際大地測量協會“水文大地測量學”研討會暨第三屆“衛星重力與水文學”論壇日前在武漢舉辦,來自國內外的近200名專家出席。該論壇在國內舉行,表明中國在重力衛星相關領域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認可。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許厚澤介紹,近年來我國在重力衛星平臺和載荷研制、數據處理和科學應用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衛星重力觀測資料目前已成功應用在我國陸地水和地下水儲量的時空變化監測,并探測到我國華北地區的地下水虧損和天山冰川融化導致的質量虧損。
德國波恩大學教授尤爾根·庫舍在論壇上說,重力衛星目前已經成功用于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干旱監測;通過結合水文模型和數據同化技術,可以大幅提高重力衛星觀測的空間分辨率,提供數十公里分辨率的陸地水儲量變化信號。許厚澤等國內專家認為,這對我國開展重力衛星的干旱監測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針對目前重力衛星空間分辨率不足的問題,國內外相關專家在論壇上提出了基于激光測距的下一代重力衛星計劃。多位國內專家表示,下一代重力衛星可以極大提高重力衛星觀測的時空分辨率,促進重力衛星在水文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