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寧夏1∶2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及“多庫合一”項目建設及數據入庫、成果匯交工作已全面完成,實現了高精度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要素全覆蓋,成果已廣泛應用于自然資源管理、重點工程建設、鄉村振興等領域,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該成果可為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提供1∶2000高精度數字線劃圖成果,快速定位127萬個疑似圖斑位置、面積,大幅提高排查準確率,工作效率提高50%;為土地整治、建設用地指標跨省交易等工程提供500平方千米基礎數據支撐,保證設計方案合理科學;為“三山”(賀蘭山、六盤山、羅山)保護修復治理和環境綜合整治提供工作底圖,在項目工程布局、設計、實施各個階段發揮基礎數據保障作用;為銀川市編制《黃河銀川段兩岸河灘地生態修復規劃》提供130平方千米數據成果,節約近50萬元的測繪經費;為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提取制作全民所有土地、森林、草原、濕地清查工作范圍要素層,全面查清各類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家底。
同時,該成果將服務于重大工程建設和重點產業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與自治區水利廳簽訂項目成果應用合作協議,提供3000平方千米1∶2000數據成果,用于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選址、項目論證等;提供銀川市興慶區黃河右岸和惠農區黃河左岸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服務,為黃河灘區治理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
該成果還可助力鄉村規劃編制和數字鄉村治理,為銀川市“三區一縣”合村并居試點項目、全區116個成建制移民村村莊規劃編制提供高精度編制底圖;利用1∶2000數字線劃圖、雷達點云數據,生產吳忠市紅寺堡區弘德村、永新村等27個試點村鄉村實景三維框架模型等。